普通话简单的知识问答

1.紧急:关于普通话常识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还有一篇文章: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没来师范前,总认为普通话是很好说的,只要把家乡话变换一下就行了,有什么难的?可是一到师范,才知道,说普通话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容易。

记得刚到师范的时候,自己不敢和同学说话,因为自己说的普通话别人一 句也听不懂。所以我只有沉默,不懂得以后该怎么办。

到二年级的时候。上级有文件规定,从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开始要拿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当等级证书才能毕业,我真正认真学讲普通话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要学会说普通话,必须从拼音b、p、m、f学起。每天早读的时候我就在教室练,不懂的就问同学,可是由于自己基础差,学起来特别艰难,有时为了读准一个拼音,经常练到嘴巴痛,舌头发硬。刚开始学发鼻韵母,自己根本一点都不懂,找不到发音的要领,我就虚心地问其他同学,有时候问多了,她们也不耐烦,所以只有自己艰难地学着。经过这样不断的努力,我的普通话水平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说普通话的过程,有苦也有乐。苦的是自己对着那些音节,怎样读也读不准;乐的是自己说的普通话不再是别人一句也听不懂了。现在,我可以在公开场合和其他同学一起高声谈论天下大事了。学习普通话,使我又恢复了本来的自信,找回我了自己,我不再是个沉默的人。

2.普通话学习应该掌握一些什么基础知识

学好普通话,以下各条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一,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普通话:为了爱好,为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抑或是为了其他目的,这样才能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第二,要找到同道和朋友,要进入一个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这样可以减轻甚至杜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初期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要有勇敢和坚定的心理品质,敢于学敢于说,不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并且持之以恒;

第四,要自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在特别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自己的情绪;

第五,要向一切使用普通话的人学习,注意倾听,注意模仿,注意比较,注意批判,逐步建立良好的普通话听力,并形成正确的优劣高下的评判标准;

第六,要抓住一切机会使用普通话,首先是在面对同道和朋友的时候使用,然后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使用,最后是在面对其他一切人的时候使用;

第七,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和语言艺术活动。

第八,要从普通话日常会话入手

第九,要学习一点普通话基础知识,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对应规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能够事半功倍;

第十,要养成用普通话思维并且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逐步减少直至避免出现用方言思考用普通话说的现象;

第十一,要把语感、语调、词语读音的轻重格式与连读音变和声调作为学习普通话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十二,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适当的专业培训课程,通过系统和科学的训练,较为快捷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提高自身的水平,从而坚定自己学习和使用的信心,提高自己学习和使用的兴趣。

3.紧急:关于普通话常识

普通话知识问答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用法规范。

2、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商品交流和建立统—的市场;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箱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查通话。

更重要的是,2004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Z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到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曾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到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官隔阂。其中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工作的目标是:到2005年,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

6、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推广曾通话工作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推广普谓话宜传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 7、全国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时间? 1、第三届的时间为2000年9月10日—16日,主题为“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2、第四届活动的主题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2001年9月9日至15日。 3、第五届主题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时间为2002年9月15日至21日。

4、第六届时间:2003年9月14日至20日 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5、第七届时间:2004年9月12日至18日 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 6、第八届时间:2005年9月11日至17日 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8、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杜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底,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9、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是什么? 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划为三级六等,级和等实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一级甲等为97分以上,一级乙等为92分以上97分以下,二级甲等为87分至92分之间,二级乙等为80分至87分之间,三级甲等为70分至80分之间,三级乙等为60分至70分之间。

10、教师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11、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标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 13、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

14、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 15、在少数方言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及相关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 是的,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

16、其他社会行业人员是否也可以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可以,我们鼓励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岗位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其达标要求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17、应接受测试的教师、公务员及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年龄现实是什么? 国家规定:凡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公务员及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均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18、受测试人员再次接受测试的时间间隔是多长? 不少于三个月。 19、《普通话等级证书》的管理规则有哪些。

4.简单的普通话内容

童年的记忆

每当看着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从我身边蹦蹦跳跳地经过时,总会够起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童年的我是快乐而幸福的。那时的我和很多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一样,虽然是个女孩子,却很爱玩,很调皮。过家家,捉迷藏,上山采果子,下河摸鱼,这些都是我们很喜欢玩的游戏。然而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乖巧了不少。

那是小学三年级发生的事,一天下午,我和同班的两个男生一起去田里偷别人的地瓜。一路躲躲藏藏的,好不容易挖了几个地瓜,把它们放到事先热好的地坑 里,想把地瓜烤着吃。没想到地瓜还没烤熟,就被人抓住了。那伯伯在骂了我们一顿之后就把我们送到了学校。结果在第二天的全校大会上,被校长当众批评了,回 到教室还被老师叫到讲台上站着,面壁思过。那是多丢人的一件事啊,现在想着都觉得脸红。从这以后,我就不再跟着伙伴们去捣蛋了,而是很乖的,一门心思都放 到了学习上,准时上学放学,不再在路上玩,回到家也认真的做作业。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现在想着,也真该感谢那个把我送到学校的伯伯,该感谢教育我的校长和老师,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教育,也许我还在胡作非为,而就不可能考上大学了。不过,童年的趣事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5.有关推广普通话的内容(有简短一点)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 什么叫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为使普通话在全国普及,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有人也许认为“推普周”活动是小事一件,实则不然.推普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得要意义.由国家教育部指导督办的《语言文字周报》“宣传周特刊”上有这样一条宣传标语: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的确,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讲好普通话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所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实际是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尺度之一.希望大家借“推普周活动”之东风,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使自己的普通话讲得更好.那么,是不是普通话讲得好就能成为一个文明人呢?绝不是,当我在操场上、教学楼的走廊上听到个别同学用普通话的发音吐出难听的脏话时,我都会替这些同学感到难过,如此难听的脏话怎么能从正受着中学教育的同学口中吐出呢?语言不文明,光会讲普通话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每当我听到同学们口中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话时,我都觉得是听到了最动听最美好的语言. 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队员的名义向大家呼吁:1、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交流.2、积极督促自己的家人讲普通话.3、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4、文明用语,做语言美的人. 同学们,你热爱自己祖国吗?请讲普通话!你想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吗?请讲普通话。

6.普通话的知识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7.普通话手抄报知识(简单的)

普通话,又称煲冬瓜,就是中国捞语,是现代捞佬共同语,是全国各捞族通用的垃圾。捞话以捞佬语音为标准音,以胡语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捞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捞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捞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捞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捞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捞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捞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捞话的文腔。”“现代捞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捞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捞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捞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胡语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捞话、实现捞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捞族共同语,就是以胡语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捞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捞话的指示,把捞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胡语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捞话的标准,使得捞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捞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捞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胡语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捞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捞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捞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捞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捞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捞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捞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捞话“以胡语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胡语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胡语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胡语的词汇都作为捞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胡语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胡语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捞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捞话词汇行列。捞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捞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8.简单的普通话内容

童年的记忆每当看着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从我身边蹦蹦跳跳地经过时,总会够起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童年的我是快乐而幸福的。那时的我和很多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一样,虽然是个女孩子,却很爱玩,很调皮。

过家家,捉迷藏,上山采果子,下河摸鱼,这些都是我们很喜欢玩的游戏。然而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乖巧了不少。

那是小学三年级发生的事,一天下午,我和同班的两个男生一起去田里偷别人的地瓜。一路躲躲藏藏的,好不容易挖了几个地瓜,把它们放到事先热好的地坑 里,想把地瓜烤着吃。

没想到地瓜还没烤熟,就被人抓住了。那伯伯在骂了我们一顿之后就把我们送到了学校。

结果在第二天的全校大会上,被校长当众批评了,回 到教室还被老师叫到讲台上站着,面壁思过。那是多丢人的一件事啊,现在想着都觉得脸红。

从这以后,我就不再跟着伙伴们去捣蛋了,而是很乖的,一门心思都放 到了学习上,准时上学放学,不再在路上玩,回到家也认真的做作业。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现在想着,也真该感谢那个把我送到学校的伯伯,该感谢教育我的校长和老师,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教育,也许我还在胡作非为,而就不可能考上大学了。不过,童年的趣事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