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失传的知识

1.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些人反对进行抢救和保护,认为应

有人的地方 就会有江湖,争论古老民族文化也是江湖争端的一种。

提提我个人看法,我的观点是,选择性抢救和保护。这些年里,“名人故里”之争总是不绝于耳。

刚开始的时候,对这样的争执还是饶有兴致,既想知道个究竟,也借此长一点见识。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毕竟是令人惊喜的。

但渐渐地,就不屑起来,甚至颇有些鄙夷。据报载,“经学者长期研究证实,《西游记》小说人物孙悟空的老家为陕西娄烦”,且该县境内已锣鼓喧天,要开建一片占地7000多亩的“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而与此同时,山东、河南、福建、甘肃也争着要给孙悟空入籍,封其为当地名“人”。 据说连观音也分身乏术,四川遂宁、河南平顶山和新疆的昌吉市,这三个彼此相距千里的地方,竟都自称是“观音故里”。

为了先发制人,四川的遂宁于今年4月起就已在全国范围内搞起了“观音选秀”。很显然,意在招财进宝的“名人故里”之争,已由实到虚,不仅渐趋荒诞,甚至已是走火入魔。

而由此显现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上,似乎也已是一筹莫展或黔驴技穷。甚至现在还有争潘金莲和西门庆故里的,你说这些所谓的古老文化值得去保留么。

另外,我个人觉得,落后就要挨打,老是沉迷于曾经的世界强国,是没有用的,咱说说,如果这旧房子是古老文化,那个也是,这树也是 这山也是,那水也是。 。

那么,我们如何前进,老是躺在古人的成就上或者遗址上么,对于那些有纪念意义的,一定要保留,至于那些封建糟粕,一定要屏蔽掉。

2.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

寒假一个月,读初二的女儿在家里紧张地做了20多天的作业。

原以为放了假,孩子能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逃脱片刻,休养生息一下,谁知那负担却是变本加厉,如魔如魇难以摆脱。我和妻子都是对孩子讲原则的人,如今却总要设法拖孩子的后腿,让她少做些作业。

这真是让人十分无奈。 一时的负担不算什么,一地的负担也不算什么。

可如今全国都是如此,一年甚于一年。更无奈的是,竟然没有人能够解决它。

想想这无奈,真让人拍案而起。 可是,光拍案也解决不了问题。

于是,作为一名家长,我决定好好研读一下现在的中学课本,看看孩子们究竟在学什么。孰料,一番研读之后,我更为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

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是否存在小行星带? 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中,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是类地行星还是巨行星、远日行星? 所有在校和已经毕业的中学生,都要知道什么是小行星带,什么是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有这个必要吗?它们是生活必需的常识,还是工作必需的知识,或是人的品位、素质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我认为,这就是造成今天的孩子学习负担重的一个原因。极少数人今后需要用到的知识,或者是用于培养极少数专业人才的知识,如今成为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知识。

孩子的精力,他们的青春,在相当程度上耗费在了这些他们今后一生都用不了几次,甚至可能一次都用不上的知识上面。 这种对中小学生无用的知识多吗?很多,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

试以我女儿所学的人教版课本为例加以评论。 还是地理课。

什么是天津滨海新区?什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它们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初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当属经济地理的范畴。

可是这种知识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它们是政策的产物,一个新的政策随时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甚至消灭它,让初二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它有什么必要呢?它们是课堂外的知识,掌握它们的方式应当是自然接受、自然修正、自然应用或忘却。 说说英语。

如今,国内的英语教学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汉语教学。我们总能见到英语写作大赛、演讲比赛,但汉语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能见到几个?如今在一些省市,高水平的英语教育俨然成为让中小学生成长为国际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实,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要把它当成知识,更不能让它成为对一种世界观的启迪。一个外国的语言工具,让全民从小学就开始学,不仅学语法还学说、写、逗、唱,不仅学语言还学西方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如此设置课程? 历史课本可谓良莠不齐。

中国历史尤其是古代和近代史写得很不错,看似粗略,却能让初学历史的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大脉络,美中不足的是生动性不够,有些历史阶段和史实过于简略。历史就是故事,寓教于乐本应是历史课的最大优势;历史对现实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应当让学生熟悉一些重大的历史阶段和事件以及它们的意义。

与中国史相比,世界历史显得杂乱无章,就像是一个缺乏逻辑思维、缺乏脉络主线的拼盘。不过,历史课本的好坏不是我最想说的。

我的疑惑是:为什么初二上学期就在学初三的课本?这种现象是出现于一校、一地,还是全国性的? 思想品德课本实在是枯燥乏味。“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从头到尾都是这些道理。道理很好,但全是空洞的说教。

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感动人,这就需要有真正感动人的故事,要有感动人的方法,要有感动人的教师。 看看几道试题,可知如今这种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能起多大作用:“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准?”它们是知识,它们是试题,答对了这些问题能得高分,但是它们已经不是品德教育了。

当然,品德教育十分重要,不能不要,但不能是这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语文课本最让人纠结,另作评价吧。

数学、物理、化学是我的短板,因此不敢妄加置评。30多年前,我在高中分班时选择了文科,它们从此与我恩怨两断。

虽然如此,并不妨碍我对如今数理化教学的看法。数学在教学大纲设定的要求之上给学生加压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

怎么加压?就是增加难度。既增加理解难度,也增加技巧难度,还增加知识难度。

至于久盛不衰的奥数补习,都是给学生加压的方式。更有甚者,初一、初二学生就要写数学论文。

不知这是什么心态、什么规矩、什么教学秩序? 数理化是科技兴国的重要基础,没有它们无以发达科技,无科技无以强国。因此,数理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初、高中阶段,数理化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有谁认真研究过? 这么说或许会伤了一些教育专家的心。但是在伤心之前请看看我们的大学教育,再回头看看中学教育。

在一些大学生刻苦用功的同时,还有相当一批孩子在大学虚度光阴,我有一位朋友的弟弟甚至在大学二年级时就给一个小企业的总经理当秘书。他们这些人居然也能毕业,这就充分说明大学课程太轻松了。

如果不学一些数理化知识并不影响高中毕业生的就。

3.四年级作文;《不该丢失的文明》

不该丢失的文明

曾有一世,中国鼎盛繁荣,万国朝拜,万民景仰。曾有一世,中国风气淳朴,万国所慕,万民所往。亦有一世,中国文化辉煌,万国效仿,万民传颂。那一世,中国有逐鹿九原的豪气,那一世,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可叹,前尘过往,转瞬沧桑。

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身体里翻腾着同样的炎黄血脉,似乎中国的一切安好未变——-但只是似乎而已。历经五千年物换星移,乾坤几变,人们内心所存的忠义仁礼,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变了些许味道,自古所流传至今的诗文词赋也遗忘颇多,大都只停留在在浅尝辄止,甚至更逊。

古时即便是娼妓也必知五音六律,农人也必熟四季节气,学童必颂四书五经,士人必了四礼六艺,可今人呢,颠倒黑白,率性而行,以歪曲文化为所谓时尚,丝毫不解中华文明与文化之精髓、经典所在。之外,医学中的麻沸散,匠人的雕工,多种天文观测及数学演算均已失传,虽有封建势力的干涉,但更多是人们贪于享乐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

可将目光移出中国,我们却会惊讶地发现,在日本,那个始终与我们关系恶劣的国家仍保留盛唐遗风,人们席地而坐,阅读的是中国文化早已弃用的繁体字,聆听的是中国早已失传的《兰陵王入阵乐》,居住的是中国早已摒弃的木屋,身着的是中国弃用的汉服演变的和服。这就是日本,被我们所厌弃的日本,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嘲弄他的资格,我们的文明,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在我们手中苟延残喘,几近断去,却在另一个国家得以传承和发展,这难道不是中国最大的耻辱之一吗?

历史中并不乏玛雅、楼兰诸般逝去的文明,不介意再埋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犹如黄河断流,长江干涸,犹如长城倒塌,秦俑毁去,当这灾难真的降临,无论人们再怎么呐喊团结一致,终究还会是一盘散沙向四下散去。

如果说周朝后的礼教便不再是礼教,那么如果我们再如此发展下去,几十年后,中国将不再是中国。

而这文明,本不该丢失

4.现在还没有失传的武功秘籍是什么

一指金刚法 双锁功 足射功 拔钉功 抱树功 四段功 一指禅功 铁头功 铁布衫功 排打功 铁扫帚功 竹叶手 蜈蚣跳 提斤斤 仙人掌 刚柔法 朱砂掌 卧虎功 泅水术 千斤闸 金钟罩 锁指功 罗汉功 壁虎游墙术 鞭劲法 琵琶功 流星桩 梅花桩 石锁功 铁臂功 弹子拳 柔骨功 蛤蟆功 穿帘功 鹰爪力 铁牛功 鹰翼功 阳光手 门裆功 铁袋功 揭谛功 龟背功 蹿纵术 轻身术 铁膝功 跳跃法 摩插术 石柱功 铁砂掌 一线穿 吸阴功 枪刀不入法 飞行功 五毒手 分水功 飞檐走壁法 翻腾术 柏木桩 霸王肘 拈花功 推山掌 马鞍功 玉带功 阴拳功 沙包功 点石功 拔山功 螳螂爪 布袋功 观音掌 上罐功 合盘掌 很多很多 不能一一列举。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