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包括哪些
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辩证唯物主义有哪些知识点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3.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B、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 从属服务于整体,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着眼整体,统筹考虑
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诸要素构成,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掌握好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既重视内因,也不忽视外因。
三、事物发展趋势的原理
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与质变)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改变性质);坚持适度原则(保持性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观: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他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方法论:承认普遍性与客观性为前提,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活的灵魂)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世界观:相互联结,普遍性与于特殊性中,通过特殊性体现,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定得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地统一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科学认识秩序
五、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善于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六、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也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抓主流又兼顾支流
创新
创新的哲学依据:A、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是从不断运动中去理解,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4.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包括哪些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给我有关辩证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可概括为1+1=1。第一个1指物质,第二个1指意识,第三个1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包括一切自然界的物质,也包括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直接产物,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又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由此引申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同时,又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心想”与“事成”的关系。
先说“心想”,既主观能动性。1 “心想”指的是信心,信心是做事的第一前提。2要改造世界,就要不断更新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3“心想”指的是目的、计划、实施步骤,这是“事成”的重要环节。4“心想”指的是决心和勇气,有疑惑时敢于探求事实真相,自我激励自我超,犹豫不决,畏葸不前,就会限制成功的机会。5思想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限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引导人们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
但是,1“心想”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心想”所能管到的“事”,是人为之事,或通过人为能够干预的事,如果是不可抗的自然力,“心想”顶多能做到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炊”。3思想必须诉诸实践,思想通过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总之1“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换言这,没有思想,事情很难成功(个别时候也会有“无意插柳柳成荫”),但不是有了思想事情就一定成功。2所以,“心想”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才能引导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正确的思想掌控未来,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并以行动为思想插上翅膀,改变自己,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