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1、表象具有的特征:
(1)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由于虚拟结构具有与其所代表的对象相似的结构特征,因此表示可以更真实地表示客观空间特征。
(2)表象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旋转、扫描或组织和分割脑海中的图像。人们不能随意改变符号的结构,但可以不断地改变想象类比物的结构。
(3)尽管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中的信息,但与实际的知觉相比,这种表征形式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更模糊、更概括,或者说欠完整、欠精确。
(4)人对复杂图形形成的心理表象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存在也会造成人的心理表征的一些系统性扭曲。
2、线性序列是对一系列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彼此的大脑中。线性序列与命题的区别在于,命题只保留了命题中所提到的命题之间的基本语义关系,而不一定排列元素的顺序。
线性序列与命题之间的区别在于表征保留了感知特征之间的间隔关系,即特征之间的相对距离,线性排序则排定了一组元素从头至尾的顺序,但不涉及各元素间的距离大小。
扩展资料: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取为新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例如,在学习外语时,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当经常练习时,可以理解和使用同一种外语。
当一门国语和一门外语一样流利时,一门外语的陈述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连续阶段(如“解方程首先要知道等式两边平衡的规则”,能说出这一规则的是陈述性知识,而操作过程的技能则是程序性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述性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象
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表象和线性序列。
1、表象具有的特征:(1)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由于虚拟结构具有与其所代表的对象相似的结构特征,因此表示可以更真实地表示客观空间特征。
(2)表象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旋转、扫描或组织和分割脑海中的图像。
人们不能随意改变符号的结构,但可以不断地改变想象类比物的结构。(3)尽管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中的信息,但与实际的知觉相比,这种表征形式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更模糊、更概括,或者说欠完整、欠精确。
(4)人对复杂图形形成的心理表象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存在也会造成人的心理表征的一些系统性扭曲。2、线性序列是对一系列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彼此的大脑中。
线性序列与命题的区别在于,命题只保留了命题中所提到的命题之间的基本语义关系,而不一定排列元素的顺序。线性序列与命题之间的区别在于表征保留了感知特征之间的间隔关系,即特征之间的相对距离,线性排序则排定了一组元素从头至尾的顺序,但不涉及各元素间的距离大小。
扩展资料: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取为新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例如,在学习外语时,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当经常练习时,可以理解和使用同一种外语。
当一门国语和一门外语一样流利时,一门外语的陈述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连续阶段(如“解方程首先要知道等式两边平衡的规则”,能说出这一规则的是陈述性知识,而操作过程的技能则是程序性知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述性知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象。
3.陈述性知识是如何进行表征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
另外,表象和图示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命题 命题是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基本表征形式。
它比句子更为抽象。它是将句子表征为一组符号。
一个命题大致相当于一个观念。 命题一般由两个成分构成:关系和论题。
论题多由名词、代词表示。命题中的关系多由动词表示,有时也用形容词和副词表示。
关系对论题起限制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词、短语和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载体。
但人的思想在头脑中不是以词语而是以命题的形式来表征和记录的。人的思考对象不是词语而是命题。
命题是思想和观念的单元。 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基于语言网络提出来的,它是指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它们具有共同成分,则可以通过这些共同成分而彼此联系在一起。
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的基本表示方法是用一组由关系联结的节点所构成的有向结构来表示。
节点表示记忆中的概念 ,而关系就构成了节点间的联系。这种语义网络具有激活扩散的特性。
科林斯和奎林(1969)的一个经典实验 支持了知识以命题网络储存的观点。 他们认为如动物、鸟、鱼等分类的知识以右图的层次结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