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普及性的讲座

1.公司刚成立了一个专职新部门,人力资源部,作为主管,应该采取些什

首先要摸清状况,并找出问题点和突破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主要做法有:

1、对照HR经理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起草2份计划:

一是围绕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计划(初稿);

二是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整理一份针对HR经理岗位的个人学习提升计划。

2、深入一线部门,与各级主管交流、了解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看法和想法,针对发现的问题,起草一份“非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专门提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普及性的讲座。如果本身有授课能力,由您亲自讲课,效果最好啦!

3、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进一步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整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和表单,理顺人力资源工作职责和权限,制订人力资源内部工作和会议通报制度。

4、把传统的沟通渠道和现代网络沟通模式相结合,建立与企业主管和各部门主管定期沟通的机制,以及畅通的员工沟通和关系管理模式,养成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

5、还要了解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等,对于合理的要落实执行,不合理的逐步改进。

6、总之就是要在对公司人力资源全盘管理的基础上,围绕人力规范、招聘配置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工作。具体得还是自己怎么去调整、落实。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环节都不能落。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这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人才经营高于企业经营”的理念

2、熟悉本企业业务,了解本行业发展

3、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

4、具有管理咨询和沟通技能,懂得人力资源营销技巧

5、心态良好,富有激情,工作主动

6、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相关工作要求

7、能进行项目策划,特别能根据企业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8、能够进行团队设计和培养,具有带领团队能力和工作组织能力

HR经理,应当成为全面的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1、规划者,从企业战略和策略高度,全面规划人力资源(组织发展、人员配置、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

2、立法者,制订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务必对现有的制度、流程作一次整理

3、协调者,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者,增强凝聚力

4、咨询者,部门管理、员工管理的人力资源专业咨询和指导

5、策略伙伴,参与规划企业各项业务发展,并提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策略重点

6、监督者,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执行的公正、公平

7、服务员,为内部客户(企业主管、部门主管、各级员工)及时提供周到、满意的人力资源及其相关实务的支持服务

希望对你有帮助。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

★ 人力资源的定义为: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 人力资源的特征为:

1、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它具有能动性、周期性、磨损性、而物质资源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加工和创造才会产生价值;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尤其是在新经济中,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4、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目前人们的潜能开发程度与人力资源的实际潜能是很不相称的。来源:考试大

★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为: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2、人力资源费用核算工

3、工作分析和设计

4、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

5、雇佣管理与劳资关系

6、入厂教育、培训和发展

7、绩效考评

8、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

10、建立员工档案。

★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区别:

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

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

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激励手段,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

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来源:考试大

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

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

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系列程序均由计算机完成。8、在管理程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处于决策层。

3.谈谈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详细点,不要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以达到人力物力的融合,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力,最终达到战略目标的过程。总的说来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活动,具有系统性,主观性,科学性,组织性的特征。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理解为对人事工作的概述,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内容。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认识的增加,它逐渐由一种传统的人事管理活动向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管理活动转变。在此过程中,更受关注的内容将是一些系统性和理性化的管理工具,而不是对于单个人的研究。人们期望获得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以期提高效益,但往往事与愿违。不管怎样,针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永远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主题。

因为这种管理活动包含了管理学、组织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高等数学、部分劳动法学等学科的内容,所以想要深刻地认识和学习它是并不容易的。

4.如何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知识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但是实践有一大弊端,就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很是缓慢。

如果你学习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等方式来累积,这个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减少缓慢的个人探索过程,但是得到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深切的体会,需要个人在实践中完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懂得相关理论知识或学习技巧后,自己潜心学习,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要想把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践中,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对理论知识有娴熟的驾驭能力,二是对你日常工作比较了解,能够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点,这些都取决于熟悉。

戮力学习+细心洞察+有效运用,可以让你简单做到这些。说白了,就是努力+用心,所谓功到自然成!

5.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企业要培训哪些内容

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应知应会的知识员工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愿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市场前景及竞争;员工的岗位职责及本职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节约成本,控制支出,提高效益;如何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和品质事故等。

这类的课程应人力资源和部门主管共同完成,分工协作并相互督促。对于有些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要求全体员工能理解、能认同和能遵守。

就像蒙牛一样,员工若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企业凭什么高速的发展?(二)技能技巧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而技巧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的,熟能生巧,像打字,越练越有技巧。企业高层干部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力方面的训练;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技能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计划实施、团队合作、品质管理、营销管理等,也就是执行力的训练,基层员工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等操作实施,完成任务必备能力的训练。

(三)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能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职业化精神。

这方面的培训,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很不够的。培训大师余世维认为:中西方企业最大的差异是我们的员工不够职业化。

企业对员工职业化方面的培训也少得可怜,我们很多企业的高管都不够职业化,中基层员工就更不用说了,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工作态度是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去熏陶,合理的制度去激励;赏识员工的进步,使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企业,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的工作,才能创造良好的绩效。

帮助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了,企业和员工才能共同成长。考试通社会的浮躁,教育的缺陷,价值观的扭曲,人们对财富和成功的偏见,,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谁能高屋建瓴,先人一步教育培训引导好员工的态度,就奠定了企业的成功的基石。

日本企业的培训和管理,借鉴吸收了美国的经验,结合了本国的国情,运用实践了中国的儒学,所以他们很成功。目前结合我国的实情,中小企业最需要培训的是员工的态度方面的,像积极心态、感恩心态、团队精神、有效沟通、交际礼仪等;实用知识和工具的应用方面的,像质量管理八大原则、5S、QC七大手法、目标管理、时间管理、SWOT分析法、精益生产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

可是很多企业本未倒置,这些基础培训都没有做好,而去听什么NLP、成功学,真的很可惜。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