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禽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家禽育种常用的方法有个体选择法、家系选择法、合并选择法和多性状 选择法(含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等。
个体选择法又称为大群选择法,即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
如在肉鸡育种中选择体重时常用 此法。 ‘ 家系选择法是根据家系均值进行选择,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
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并且要求家系大(大于30只)、由共同环境 造成的家系间差异或家系内相关小。在这一条件下,家系均值基本能反映 家系平均育种值的大小,对产蛋指标作选择时都采用此法。
合并选择法,即兼顾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的方法。从理论 上讲,合并选择法利用了个体和家系两方面的信息,所以选择的准确性高于 其他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根据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家系信息确定合并选择 指数。 顺序选择法,即在1世代只选择1个或少数几个性状,下一代再选其他 性状,这样逐一对需要改进的性状进行顺序选择。
这种方法对某一性状来 说,选择后的遗传进展较快,但要提高多个性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更重要 的是未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很可能顾此失彼。比如蛋鸡育种中,蛋重与产 蛋数呈负相关,要同时提高产蛋数与蛋重较困难。
独立淘汰法是对各个待选性状规定一个淘汰标准,个体或家系只要其 中一项未达标就被淘汰。 如在优质肉鸡育种中,首先要淘汰羽色、腿色、冠 型等外貌特征不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而不考虑生产性能状况。
这种方法 的缺点是有可能把个别性状表现突出的个体淘汰。 综合选择法,即将多个性状值综合在一起进行选择。
最简单的综合方 法就是合并性状,如把产蛋数和蛋重综合成产蛋总量,把日产蛋数与产蛋 期、成活率合并成入舍鸡产蛋数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有时因掩盖了构 成性状的遗传特点而影响了性状的遗传改进,况且能合并的性状毕竟是有 限的。
2.我国培育的主要肉鸡新品种有哪些,它们的生产性能如何
我国培育的主要肉鸡新品种主要有:①康达尔黄鸡,是由深圳 康达尔(集团)公司家禽育种中心利用A、B、D、R、S 5个基础 品系,组成康达尔黄鸡128和康达尔黄鸡132两个配套系。
②温氏 黄羽肉鸡,由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培育。③岭南黄鸡,是广东农 科院畜牧研究所培育的黄羽肉鸡,具有生产性能高、抗逆性强、体型外貌美观、肉质好和“三黄”特征。
④新浦东鸡,曾引入过白洛 克和红科尼斯血缘。该鸡羽黄或黄麻,体型较大,肉质鲜美,是出 口活鸡的优质黄羽肉鸡品种。
⑤苏禽黄鸡,是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黄鸡配套系列,包括快大型、优质型、青脚型3个配 套系。⑥佳禾黄鸡,是南京温氏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系列黄鸡配套系,有快大型、节粮型和青脚型配套系。
⑦京星肉鸡,该配套 系是利用我国培育的D型矮洛克鸡与引进良种或地方良种参与配套,两系或三系配套繁育出优质肉鸡京星101、102,快速肉鸡京星201。⑧北京石岐黄鸡,原为香港地方良种与白洛克合成的商用 黄羽鸡。
⑨鹿苑鸡等。(1)康达尔黄鸡128父母代种母鸡20周龄体重1。
66〜1。77 千克,64周龄体重2。
50〜2。 55千克,25周龄产蛋率5%,产蛋高 峰为30〜31周,68周龄产蛋数160枚,平均种蛋合格率95%,平均受精率92%,平均孵化率84。
2%,产蛋期死ti率8%,饲料消 耗49千克。商品代肉鸡出栏日龄70〜95天,平均活重1。
5〜1。8 千克,料肉比(2。
5〜3。0) : 1。
(2) 康达尔黄鸡132快大型商品肉鸡,出栏日龄70〜95天, 平均活重1。5〜1。
8千克,料肉比(2。 5〜3。
2):1。仿土鸡父母代 种母鸡,20周龄体重1。
45〜1。55千克,24周龄体重1。
7〜1。8千 克,64周龄体重2。
15〜2。 25千克,24周龄产蛋率5%,产蛋高峰为29〜30周,68周龄产蛋数164枚,提供健雏数127只;育成期 死亡率5%,产蛋期死亡率8%,词料消耗39千克。
(3) 新兴黄鸡2号(温氏黄)父母代24周龄开产,开产体 重2。 2千克,66周龄产蛋163枚,可提供126只鸡苗。
商品代10 周龄体重1。55千克,料肉比2。
7: 1。(4) 岭南黄鸡商品肉鸡,中速型9周龄公鸡体重1。
96千克, 料肉比2。 4: 1,母鸡体重1。
45千克,料肉比2。 7: 1;快大型6周 龄公鸡体重1。
43千克,料肉比1。65 : 1,母鸡体重1。
17千克,料 肉比2。01 :1;优质型10周龄公鸡体重1。
5千克,料肉比2。8: 1, 母鸡14周龄体重1。
25千克,料肉比3。 1:1。
(5) 苏禽黄鸡父母代种母鸡,人舍母鸡68周龄所产种蛋可孵出雏鸡142只,商品代60日龄体重公鸡1。 7千克、母鸡1。
4千 克,料肉比为2。5:1。
优质型商品鸡生长速度快,羽毛麻色,似土种鸡,肉质优,适合于要求40多天上市、体重在1千克左右的 养殖户伺养。(6)佳禾黄鸡快大型商品代肉鸡,羽毛黄(麻)色,黄脚,黄皮,42日龄公、母平均体重1。
9千克左右,料肉比2。 04 : 1。
青 脚型父母代种鸡,68周龄产蛋181枚,提供商品雏鸡154只;商 品代肉鸡体型紧凑,胸肌丰满,羽毛麻黄,肉质优,生产量占国内青脚鸡市场的40%以上。(7) 新浦东鸡父母代种母鸡,26周龄产蛋率5%,500日龄的产蛋量为140〜152枚,受精率90%;受精蛋孵化率80%。
仔鸡 70日龄体重1。 5〜1。
7千克,料肉比(2。 6〜3。
0) : 1,成活率 95%。(8) 鹿苑鸡成年公鸡3千克左右,成年母鸡2千克以上。
母 鸡开产日龄(按产蛋率达5%计算)为180天,开产体重为2千克 左右,年平均产蛋量为144枚,平均蛋重为54。 2克,蛋壳褐色。
在鸡群公母配种比例1 : 15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孵化,种蛋的受精 率为94。 3%,受精蛋孵化率为87。
2%。母鸡就巢性较强,近年各 鸡场通过选育,其就巢率已有所下降。
人工育雏时,30日龄育雏成活率在90%以上。
3.怎样提高杂交种群的生产性能
利用现代育种理论培育高产蛋鸡群,核心是建立纯系,再经配 合力测定后,使纯系之间进行四元、三元或二元杂交。
杂交后代具 有显著的杂交优势。因此,要提高蛋鸡杂交种群的生产性能,应从 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 搞好纯系繁育商品杂交鸡的育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 育纯系或合成新的品系。
采用方法一般有近交育种、闭锁育种和 合成系育种。即选用具有某些特点的群体,如产蛋量高、蛋大、蛋 壳颜色好、生命力强、抗病、生长快、体型结构理想、腿脚结实等,转 人改良群进行纯系选育或杂交育种,最后建立理想的纯系。
(2) 配合力测定纯系选育是现代家禽育种的手段,现代家禽 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将已选出的纯系通过系间的配合力测定,筛选 出优秀的杂交组合,生产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高性能商品杂交鸡。 (3) 品系配套和扩繁经大量配合力测定最后选出的最优组 合即进行品系配套、扩繁,进而转人杂交制种生产商品杂交鸡。
商 品杂交鸡可以是四系配套、三系配套或二系配套,分别称为四元杂 交、三元杂交或二元杂交商品鸡。一个四系配套商品杂交鸡,是由 配套系经祖代、父母代两次杂交制种而产生的,这4个配套品系即 为原种或称曾祖代,曾祖代是纯系有公有母,可以纯繁。
曾祖代的 单性鸡就是祖代,祖代两两杂交后产生父母代,父母代再一次杂交 产生商品代,即四元商品杂交鸡。 经过纯系培育和大量配合力测定,品系配套和二次杂交产生 的4系配套杂交鸡,既综合了 4个亲本的优点,又具有最强的杂交 优势,因而比曾祖代纯系或父母代单交系性能更好、更全面,更适 于商品生产,可以说商品代鸡是全能的。
商品蛋鸡只能用一代而 不能再继续繁殖,否则会产生分离现象,失去杂种优势,生产性能 和生命力会逐步下降。因此培育商品杂交鸡必须有一套繁育体 系,每年进行杂交制种,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蛋鸡杂交种群的生产 性能。
4.生物技术在鸡育种上如何应用
在控制动物生产力方面,生物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动物育种中已被成功运用多年。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主体工程的运用,使鸡的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鸡进行特定基因筛选定位、标记辅助选择、鸡基因图谱、基因型鉴定以及制备转基因鸡等,对优质肉鸡的培育进程有一定加速作用。
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型选择,在DNA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与描述遗传变异,使一种由基因型推断表型的选择方法形成,再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可以将育种进程加速,进行早期选种。常用分子标记方法有:微卫星、限制性酶切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等。
此外,上述分子标记还可在鸡的基因图谱构建上起作用,构建基因连锁群,对育种有辅助作用。 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制备转基因鸡,将鸡的生产性能改善,使鸡的抗病性提高。
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转基因鸡的制作,如显微注射、精子载体法等,但由于鸡的生殖生理结构特殊,转基因鸡总体的进展相对滞后。生物技术对鸡育种加速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我们也要注意。
尤其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转移,可能会对将来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有必要的,以使应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肉鸡产品对人类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危害,来确保鸡肉及产品的无公害。
值得庆幸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和规范。作为一项技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重要区别,分为两点:第一,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而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第二,传统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的杂交和选择,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大量的基因被转移,对某个基因操作和选择不可能准确地进行,对后代的表现有较差预见性。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期后代表现。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两者紧密结合,可互相补短,动物品种改良的效率可被大大提高。我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有关条例。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安全评价等作出规定,政府开始管理转基因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首次要求所有转基因进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
2002年3月20日,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三个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由它们构成,将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微生物、动植物的安全,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保护有利。
5.专门化品系在家畜育种中如何应用的
专门化品系是按育种目标选择育成的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
不同 的品系都有各自的突出优点,如在猪的育种中,要把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产 仔数、生长速度、伺料报酬、肉质、生活力等)都集中到同一品种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性状之间相互关联,有的呈负相关。
但是,集中力量培育具有1〜2 个突出的经济性状,其他性状保持一般水平的专门化品系是完全可能的。 在杂交生产中充分利用专门化品系的特殊配合力,即利用专门化品系 的杂种优势,以获得优质高产的商品畜禽。
专门化品系最早出现于19世纪 60年代中期,随着畜禽生产的专门化和商品化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专门化 品系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养禽业和养猪业中更为普遍。 随着专门化品系的出现,养鸡生产已由过去的兼用型转到肉用和蛋用 两个方向。
在肉用型鸡方面,育种学家们首先认识到鸡(如白科尼什鸡)在 增重速度上的巨大潜力,培育出艾维茵肉鸡配套系、艾拔益加肉鸡配套系以 及优质肉鸡配套系等,都是专门化品系杂交的成果。 在蛋用型鸡方面,最早 是单冠白来航鸡的卓越产蛋性能受到重视,随后对其进行了长期专门化选 育,使产蛋性能持续提高,育成了高产蛋鸡配套系,如农大褐就是运用白来 航鸡作母系育成的。
肉鸭、肉鹅业也相继取得成果,已育成北京鸭、肉用仔 鹅专门化品系以及生产肥肝的专门化品系等。 在养猪生产中采用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生产出的商品猪品质更 好、更规格化。
较好的专门化品系的杂交配套组合有:大约克X(长白X北 京黑猪)、杜洛克X(长白X北京黑猪)、杜洛克X上海白猪、杜洛克X湖北猪 和杜洛克X三江白猪等。这些专门化父系和母系杂交,效果明显好于一般 的品种间杂交,大大提高了产肉性能和养猪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