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科学水的浮力水的浮力的一些例题或是难题.不要计算题
浸在液体(水)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水)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水)或气体的重力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例题: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圆台形容器,里面装有一部分水,若将该容器颠倒放置,试比较颠倒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解析:比较液体内部压力,可尝试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根据 有 ,颠倒前水的深度较小,但受力面积较大,而颠倒后水的深度较大,但受力面积较小,此时无法比较F1、F2的大小.此时可选取中间量进行变换比较,对于缩口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总大于液体本身的重力F1>G,对于敞口的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总小于液体本身的重力F2F2.4.整体法例题:如图,冰块浮在杯中水面上,若冰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解析:设冰块熔化前后水对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p2,容器中水面高度分别为h1、h2,将冰块、水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整体重力不变,且对于直壁容器水对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总重力 ,所以冰块熔化前后水对底部的压强不变,p1=p2则ρ水gh1=ρ水。
2.水的浮力知识详解在哪
浮力的概念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漂浮于流体表面或浸没于流体之中的物体,受到各方向流体静压力的向上合力。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流体的重力。例如石块的重力大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则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体的重力等于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开的水重,所以浮于水面。气球的重量比它同体积空气的重力小,即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上升。这种浸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水或空气将物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例如,从井里提一桶水,在未离开水面之前比离开水面之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
产生浮力的原因
产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没在液体内的正立方体的物体来分析。该物体系全浸之物体,受到四面八方液体的压力,而且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这个正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因为作用在左右两个侧面上的力由于两侧面相对应,而且面积大小相等,又处于液体中相同的深度,所以两侧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后两个侧面上的压力也彼此平衡。但是上下两个面因为在液体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压强也不相等。上面的压强小,下面受到的压强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液体对物体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这个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当一个浮体的顶部界面接触不到液体时,则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压力才会产生浮力。至于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并和容器底面密切接触,那它就只能受到向下作用于物体表面的液体压力下,所以这个物体不受浮力作用,这种现象并不多,因为只要其间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就能传递压强,底面就有向上的压力,物体上下表面有了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
浮力公式的推算
浮力公式的推算
假设有一正方体沉于水中,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ρgh2*S-ρgh1*S
=ρgS*Δh
=ρgV
=mg
=G排液
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上时(当未受外力时),F 浮=G物
稍加说明:
(1)h2为正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1为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Δh为正方体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3)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物ρ物>ρ液, 沉底 ,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阿基米德
(4)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 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另外液体还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浮力
但是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排液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排开的液体是当液体凝固时,将固体拿出,用同种液体将空档填满,用来填充的液体量就是排开的液体量
所以产生十牛的浮力不一定需要十牛重的液体,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例如:一个底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有50牛重的水,将一个底面积为25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柱体(密度大于水)放入水中
沉入水底(主体下方有少量水,忽略不计)。水上升至10厘米高。排水量为250立方厘米,浮力为250牛,而水只有50牛,产生的浮力是液体本身重力的5倍。
当物体在水中完全和地接触是就没有浮力了,因为底部没水就不存在浮力了。
3.关于浮力的所有重点知识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G
不同:悬浮 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 ρ液>;ρ物; V排
4.水的浮力计算公式
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最后祝你学业有成!谢谢,望采纳!